
31年前,隨著大馬籍丈夫來到新山定居的印尼華僑蔡琬嬌,為了取得永久居留權在人地生疏的異鄉飽受思鄉思親之苦,挨到證明她超過5年從未離境後,她在離家的第6年,才敢踏出大馬的國土返回印尼的娘家。
等了13年才申請到“紅登記”
儘管如此奉公守法,蔡琬嬌還是苦苦等待了13年,才成功申請到大馬的“紅登記”(永久居留證)。
她記得很清楚,喜獲“紅登記”時是1991年,當時她懷著如今已經18歲的小女兒。
今年58歲的蔡琬嬌說,她是在1977年在印尼占卑與丈夫黃守錦註冊結婚。過後便由丈夫替她向新山移民局申請,她在1978年4月間順利來到新山居住。
出國旅遊探親文件多
由於是全職家庭主婦,蔡琬嬌不需要為了工作而陷入“身份”問題的困擾。可是由於遲遲沒有大馬公民地位,她不能與家人一樣持有大馬護照,以致每當要與家人一起出國旅遊或探親時,苦惱和壓力都會接踵而來,令她非常喪氣。
每一次在啟程出國的前一晚,蔡琬嬌都是不能安穩入睡,因為她得先小心翼翼地檢查自己的每一份文件,確保所需的文件都隨身攜帶,避免因為少了一樣文件而過不了關。
曾被擋在關卡差點出不了國
2006年,她與家人出國旅遊時,曾被擋在關卡,差一點就掉隊不能與家人同行出遊的經歷,直今她依然印象深刻。
原來根據移民局修改的條例,持有大馬永久居留證者,在出國之前,護照上必須要有大馬移民局的有關居留身份的蓋章,而她又不知道這項新條例,並沒有預先前往移民局申請蓋章證明。
“當時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,在新山的關卡兜兜轉轉找官員求情,幸好過後官員網開一面,通融讓我通關,不致於破壞家人的旅遊行程。”
由於自己的護照與家人不同,出國時的准證申請和程序也就與家人不同,以致每一次要出國,對蔡琬嬌來說,便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壓力。
因此,她最大的心願是大馬政府能早日發下公民權給她,讓她得以擁有大馬籍護照,與家人享有同等的待遇,更可以輕鬆地與家人一同出國旅遊或探親。
最熟悉也最“怕”去移民局
自從隨著丈夫黃守錦來到新山定居後,移民局成了蔡琬嬌最熟悉,也最“怕”去的地方。
之前,還未取得“紅登記”之前,她得申請“入境證”,想起起初來馬的那段日子,每隔三幾個月就要奔走移民局或印尼大使館,每次都提心吊膽,擔心隨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,或申請受阻。
想起過去的日子,蔡琬嬌不禁唏噓,無限感慨。還好,嫁為大馬媳婦的這數十年來,都有丈夫黃守錦和夫家親人給予精神上的支持,讓她在等待大馬國籍的漫漫長路上,不致於孤單無助。
申請文件副本一大疊
每次報章上一有任何申請居留權的相關資訊,丈夫都會第一時間告訴她,然後她便會按照指示提出申請。
從過去到現在,蔡琬嬌手上保留的申請文件副本一大疊,蔡女士都把它們當“寶”收存起來,一張都不敢丟。
育有3名子女的蔡女士,在大馬定居後的次年誕下長子,長子今年已經30歲,可是她申請了多年的公民權還是沒有下文。
申請公民權鍥而不捨盼總有一天有大馬國籍
對大馬公民權的申請,蔡琬嬌可說鍥而不捨,儘管希望一再落空,她仍然不氣餒地一再投書申請。
今年3月間,蔡琬嬌還親自北上到布城的移民局查詢申請公民權的進展。開始時,官員告訴她找不到她的檔案,令她驚嚇了一大跳,整顆心好比跌落了谷底。
後來官員終於找到她的申請文件,讓虛驚一場的她放下了心頭大石,可是經過查問後,得到的又是一句老話:“回去等消息!”
“等,等,等”,對蔡琬嬌來說,已經是習以為常的答案。
4月間,從報章上獲悉馬青在替非公民收集申請公民權者的資料,蔡琬嬌馬上按報章公佈的網站下截表格,並按址寄上申請資料。
9月間,內政部通過網站公佈獲得公民權並受召面試的首批名單,蔡琬嬌迫不及待地上網查詢,結果在長長的1699個名單中,卻找不到自己的名字,令她大失所望。
蔡琬嬌羡慕那些成功申請到公民權的人士,在羨慕之餘,她心中又再重燃希望。她希望有一天,她會“等”到好消息,希望總有一天,她可以和家人一樣持有大馬國籍。
星洲日報/大都會‧2009.10.07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